查看原文
其他

《都挺好》姚晨最崩溃的一幕:原生家庭的圈,靠仇恨与遗忘走不出……

慢成长吉吉 慢成长 2020-08-20

慢成长

两个海归硕士妈妈、儿童心理咨询师,用好文、好物、好方法,一起让育儿更轻松


后台回复“看经典”,即可获得英语启蒙资源

 

《都挺好》大结局了。

 

难得追剧,实在是因为一开始,我就被这部剧自带的话题和相关讨论吸引了——原生家庭。



心理学家弗里曼说过,“原生家庭的不足,将成为一个人后续人生的索求和追逐”:比如姚晨饰演的缺爱的苏明玉,用事业的忙碌来抵消内心的孤独;而“妈宝男”苏明成,则自私自利、把父母的偏爱视作理所当。

 

原生家庭真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吗?我也想来说说我的看法。


 

原生家庭能决定一生吗?

 

我觉得,不能。

 

如果抱持着”过去的经历会决定现在的自己“,这是一种宿命论:命运剧本既然已经早早写完、无可更改,那后天的努力还有什么必要呢?

 

事实上,很多人正是靠着这句话,来为自己的不作为、不努力、或惧怕努力后失败,来找寻借口



比如《欢乐颂》里的樊胜美,她一直活在原生家庭的阴影下,明明挣着死工资养活自己都吃力,还得为父母、为哥嫂擦屁股,但这一定是属于她的人生轨迹吗?

 

——不一定。只是樊胜美坚信,“人都得认命,尤其是女人。” “一个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,改变不了的。”所以她把自己的无能为力,做了“合理化解释”,告诉自己,不是因为没努力,而是命运如此改不了。

 

所以她一边无力着,一边忍受着;她既不和家庭说不,也不提升自己的职业价值;她一心想着嫁给有钱人靠外力解决烦恼,却从不真正关注,自己还可以做些什么。


 

而《都挺好》里的苏明玉不一样,虽然她也生长在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里:

 

从小只要和二哥吵架,妈妈都会不分青红皂白批评她或是揍她;


同样是要家里经济支援,苏母可以各卖一间房供大哥去美国给二哥买婚房,但到了苏明玉这,她想考清华,苏母坚决不同意,只准她上本地免费师范学校。



但苏明玉面对母亲的偏心、父亲的不作为,选择的不是逆来顺受,而是自己去争取想要的人生:


 

上大学起,她就不再拿家里一分钱,和苏家断绝一切关系和往来。她靠打工还有遇上伯乐,成为了叱咤职场的女强人,住豪宅开豪车,再也不看母亲脸色过日子了。

 

这是因为苏明玉的信念是:我想要出人头地、想要独立自强;得不到爱,我就自己给自己爱。


她想要什么样的人生,就大笔一挥,改写了自己的人生剧本,哪怕,花费很久很久的时间。

 


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,最重要的学术成果之一,就是反对弗洛伊德的宿命论,提出了“目的论”:

 

不是过去的经历决定了现在的你,而是未来你想成为的样子,决定了现在的你可以怎么做——去处,比来处更重要

 

所以自幼就患上佝偻病的阿德勒,没有被自卑击垮,而是“超越了自卑”,让自己越来越优秀;拥有一个不能再糟糕、甚至被性侵的童年,没有影响露易丝·海走出来,她还把心得写成了《生命的重建》系列书籍,帮助很多人重建了心灵。

 


原生家庭,的确会有很深的影响

 

命运剧本可以重写,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轻易抹去。

 

第41集,苏母去世后一直作妖的苏父苏大强,又搞出要娶小保姆、子女不同意就要跳河自杀的戏码,还在派出所大吼大叫,指责子女不孝:

 

苏明玉气坏了,冲着父亲脱口而出:

“苏大强,你照照镜子,你看看现在你有一点父亲的样子吗?……自打我妈去世,你干了多少没皮没脸的事儿,你干的这些事,还值得我们儿女尊敬你吗?别人的父亲,都是想法设法来保护孩子,你倒好,千方百计来给我们添恶心添堵……”


我有你这样的爸我还不如没有呢,我妈说的没错,你就是个窝囊废,你就不配有家不配有儿女!”

 


这时苏父恍惚了,看着苏明玉,眼前却浮现出了苏母的样子和她侮辱过他的话:

 

苏大强,你这个窝囊废,我怎么会嫁给你呢?你这种人啊,就不配结婚不配成家,你给我滚!滚!”

 


苏大强突然精神大受刺激,和女儿喊:“赵美兰(苏母的名字),你就是赵美兰!”

 


这句话对苏明玉几乎是致命的打击。


她说,“我用尽力气、拼命远离苏家的人、拼命想赚钱、拼命想成功,就是为了告诉她(苏母),她是错的。但我万万没想到,我居然变成了我最恨的人。


 

她仿佛听到苏母在嘲笑自己,“你这么努力都白搭了,你飞得再高、你飞得再远,只要你身上还流着我的血,你就永远都没有办法逃离我的控制。



——“我凭什么逃不了,凭什么?”苏明玉绝望地哭了。

 


即便十几年没生活在一起,即便那个伤她最深的母亲已经走了,原生家庭带给的苏明玉的影响依然在,而且是潜移默化、甚至不自知的

 

无论是语言习惯、思维方式、还是行为模式,再努力洗刷,还是会多多少少复制了原生家庭的影子,在特定的场景下(比如和苏父吵架),会被本能的激发出来。

 

所以才有开头那句话,苏明玉不是真的走出来了,她只是压抑了自己,有钱让她没有了经济之忧,但内心里缺爱留下的那个洞,从来没被真正填平过

 

 

如何降低原生家庭的伤害与影响?

 

不是重男轻女、性侵、战争、死亡才叫创伤,美国心理学会对创伤的定义是:我们对任何糟糕经历的一种情绪上的反应。


我生长在父母很爱我的家庭,按说没有什么深刻的创伤,但前段时间我爸妈在深圳时,发生了一件事,让我也觉察了原生家庭对我深刻的影响


当时他们提出,想回老家的时候顺道去趟张家界,都是往北走。

 

我自然是举双手支持,难得节省的他俩会想到旅游,我也能尽尽孝心。

 

但是一查信息,我发现张家界都是山,还真不适合哺乳期的我带娃跟去,天气还冷,而且往北走的话,3月上旬都暖不了,心里就有些沮丧,和他俩分享了这个信息。

 


我本来是想,要不一起商量看看怎么克服这些困难、或者换个目的地,结果他俩一听,直接和我说,“不折腾了,直接回家,哪也不去。”我好说歹说,他俩都说,“不去,坚决不去,回家!”

 

我急了,声音突然抬高了:


你们能不能不要一想到困难那就往后退!有困难是要解决的!不去了算怎么回事?!我告诉你们,我特别讨厌你们这样,因为我就是这样,我也特别保守、有点困难就想往后缩,没意思!太没意思了!”

 

爸妈觉得莫名其妙,但我知道,我被戳中的不只是旅行这件事,而是我骨子里,也在反感自己面对新事物或改变时,保守、谨慎、不勇敢的那一面,而这,的确很大程度上,是受了父母的影响。

 


可是反感、对抗是没有用的,我没有办法突然变成另一个人,但这些年,我学会了用这样一套“鼓励”的步骤,让自己慢慢变得不一样:

 

  • 觉察:觉察到身上的语言习惯、思维方式、行为模式有哪些原生家庭的影子。

  • 接纳:接受这部分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是个事实,它并非罪恶的、讨厌的,它只是中性的、是自己的一部分。

  • 行动:不去改变他人,而是自己努力踏出改变的一小步。

 

拿张家界这件事来说,我发现是我在面对不确定时,会讨厌自己关注“阻力”,所以才会对这部分思维的来源——我爸我妈,发了脾气(觉察)

 

我不该发脾气,我更不该埋怨他们、埋怨自己,那我的本能反应就是这样啊,它很真实啊,是我的一部分,再说谨慎也不是错,也有好处(接纳)

 

好吧,那我能有什么别的方案,可以同时带娃、又带爸妈玩、还不累呢?对呀,我们可以去邮轮(一小步行动)

 


在整个自我疗愈的过程中,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接纳,而非对抗

 

接纳不是认同原生家庭的所作所为,而是不与自己不可控的部分、不可逆转的人生对抗,将有限的精力,更多放在当下与未来,这其实也不仅仅是在放过他人,而是放过自己。

 

所以,“苏明玉们”的终极解放,不是等到苏母苏父的忏悔、道歉与大彻大悟,而是平静的带着这部分“经历”,不撕逼、不仇恨、不遗忘——微笑着,好好的生活下去。

 


这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:

 

理解在他们的世界里,他们也是被原生家庭塑造过的;


也别忘记在我们孩子的世界里,我们可以选择,在现在,在未来,去成为怎样的父母。


—END—


吉吉碎碎念:


早上瞄了眼《都挺好》真正的大结局,苏家的兄妹们不再敌对了,苏明玉也放下了,但代价是,此时,她的老父亲已经患上老年痴呆不认识她,但苏大强竟然还记得明玉小时候上学的事,原来他藏私房钱,是为了给明玉买书



这可能是另一种圆满,但真实的人生里,并没有那么多峰回路转。


可我们手上依然有那个按钮,选择沉浸痛苦仇恨、还是选择接纳原生家庭即是自己的一部分,然后,过好余生的每一天。


你会选择什么呢?


围观带娃日常

欢迎扫码来加我个人微信:mancz002

记得备注一个理由,我才会通过哦



后台回复“看经典”,英语启蒙资源免费送

 

关注“慢成长”,回复【】关键字看更多:

【绘画】画画好处多多,千万别让错误的启蒙毁了孩子的天赋

【专注力】不知不觉间,你可能毁掉了孩子的专注力

【分龄】1~2岁宝宝适合啥玩具?好玩又安全才是王道!

【挑选】0-6岁玩具剁手指南!买得多不如买得对!

【积木】玩遍各种积木后选出9大类经典!适合什么月龄?如何挑?怎么玩?看这一篇就够了!

【拼图】这种玩具能让孩子越玩越聪明,培养逻辑能力和策略思维,你竟然不知道?

【文氏】美国幼儿园都这样教孩子,难怪能越玩越聪明!

【睡眠】孩子夜醒频繁、晚睡、不肯午睡,睡眠倒退究竟怎么破?

喜欢就点个”在看“鼓励我吧,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围观我的微博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